重要条文

行业活动

砍价促销隐藏“猫腻”,消费者购买须谨慎

发布时间: 点击数:

砍价促销隐藏“猫腻”,消费者购买须谨慎

    近期,我市装修建材的投诉有所上升,根据市场调查了解,由于装饰材料市场的商品价格透明度较差,促使了一些砍价网站与材料商勾结,利用消费者对商品价格信息的不了解,对相关法律知识的不明确,开展各类“砍价会”活动中以亏本价、大甩卖、赠送活动等方式做诱饵,设置价格陷阱(随意喊价、虚报折价等)、营销陷阱(虚假销售、假三包等)联合“呼悠”消费者的情况以成为当前消费领域的突出问题。根据我们的调查一些具有欺骗性的“砍价会”具体有以下几点突出现象:
    1、 违法经营,超范围经营现象突出。各类形形色色的“砍价会”主办方大多没有合法的经营资格和审批手续,这些组织者往往是某某网站等媒体单位,其主办“砍价会”等商业展会活动属于超范围经营。消费者一旦被侵权,可能出现投诉无门的情况。
    2、 利益驱使,砍价活动变味。在材料商交给砍价组织方一定的“入门费”和销售回扣,小规模的砍价活动按消费者的订单拿佣金,大规模的砍价活动则按照成交额的百分比“抽头”,一次活动下来往往就有十多万甚至数十万元的纯收入,因此在砍价会组织者与材料商勾结的情况下,消费者很难得到真正的实惠。
    3、 随意喊价,虚报折价情况严重。据了解,建材厂商每年都会在销售旺季来临之前进行提价,然后在各类砍价会中推出“跳楼价”,结果通过砍价会来的装饰材料甚至比平时的价格还高。
    4、 产品质量,服务缩水的问题突出。由于砍价会现场看不到实物,无法确定商品的真实情况,消费者往往先交定金后去店面看实物,发现货不对板,退货时却遭到种种刁难。此外,部分特价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难以保障,由于砍价会等活动消费与正常消费形势存在较多的差别,消费者维权也常常成为难题。
    5、 请托做秀,营造虚假火爆气氛现象普遍。主办方切中了消费者图便宜、易盲从的心理。殊不知,现场这些令人热血沸腾的火爆场面往往都是组织方可以策划出来的,现场带头下单的“客户”不少都是花钱雇来的商托,最终消费者在“砍价会”活动中没有“集体受惠”,反而成了“集体挨宰”。
    对此我们提醒广大消费者在参加各类装饰材料“砍价会”时应理性消费,注意以下几点事项,避免跌入促销陷阱。
    1、参加“砍价会”活动,应关注团购组织者的主体资格、责任承担能力,并重点关注商品的质量保证和保修等售后服务条款。
    2、不要轻信组织者的承诺,组织者不是产品的经营者,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服务。
    3、在参加“砍价会”活动前,应进行一段时间的价格质量、规格、型号的调查,避免购买时出现以次充好的产品,留意商家的降价原因,不要因一时冲动或轻信商家宣传;
    4、在“砍价会”过程中应注意资金安全,尽量避免支付大额定金和预付款。在定单前应看到实物是否是自己确须购买的商品,否则不要轻易付定金。
    5、警惕“最终解释权”背后的陷阱。商家在“砍价会”促销广告中所称“最终解释权”归公司所有,实际上是在玩文字游戏,且商家的“最终解释权”不是最终裁定,也不能据此来限制消费者的权利。

 

行业信息

装修活动

+更多

建材活动

+更多

关闭

关闭